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点滴体会

发布时间:2019-12-25   来源:党政干部研修处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和里程碑性质的会议,必将对党和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产生积极且重大的影响。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不仅是一份划时代的纲领性文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深刻认知与凝炼;这个《决定》不仅是一份汇集全党智慧和坚定信念的政治宣言,更是一座丰富特色理论、创新治理局面的航标灯塔。《决定》的核心要义及内涵精髓,有力的彰显了我们党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使命担当和不改初心,起到了在全党上下统一思想、排除干扰、增强定力、奋发有为的推进器作用。下面谈四点体会:

一、从会议背景看责任担当。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面对承前启后、复杂变局的时代考验,从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出发,从中华民族发展崛起的历史必然出发,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文化和制度自信出发,都迫切需要我们党立足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对坚持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对综合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要有担当的给出答案,要有智慧的长远谋划,要有自信的指明方向。《决定》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具有的战略眼光和历史担当。从20194月开始起草,在总书记的直接领导下,按照“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高标准严要求,精雕细琢、科学论证,集中全党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创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央全会为此专门研究这一问题并作出重大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党在制度和道路的自信方面,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探索方面,不仅敢于担当,而且勇于实践、有所作为。

二、从格局架构看目标使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审议通过的《决定》,其主旨和重心是着眼于筑牢中国长治久安的制度根基。《决定》在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根本要求,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所在,也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所在,更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所在。《决定》还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层面,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优越性和创造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护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力,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样的格局架构,可以从整体上体现“坚持和完善特色制度,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更加明确了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目标使命。

三、从科学总结看显著优势。显著优势之一:《决定》绘就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由13个部分组成,其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排在第一位,说明了党的领导制度及其重要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中的主导地位。显著优势之二:立足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决定》对全党提出6个方面的要求,包括“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这6个方面的要求可以视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具体实现形式,也是6个重要支柱。显著优势之三:《决定》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个方面,提出民主中国的发展和完善路径。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追求。显著优势之四:《决定》首次提出“民生保障制度”概念。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从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到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从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到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等等,《决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决定》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对构建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民生保障之“网”作出部署安排,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不变的为民初心。

四、从典型事例看革命传承。全会的文件中提到一个地名----“枫桥”,是指具有典型意义的“枫桥经验”,其中也体现了革命精神的传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更是把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衡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体现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方针政策传承。而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基础,毫无疑问重点是在基层治理。现阶段,我国基层社会治理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枫桥经验”。上个世纪60年代初,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县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目标”之“枫桥经验”。之后多年,“枫桥经验”得到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政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枫桥新经验。“枫桥经验”经受住了时间考验,书写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基层治理传奇。2018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也是习近平同志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枫桥经验”的传承与发展,其中包含着革命精神的传承,更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典型事例和真实写照。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决定》是我们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布的行动纲领和政治宣示,需要我们结合实际工作不断学习、深入理解。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民族能在世界上很长的时间内保存下来,是有理由的,就是因为有其长处及特点”。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就在于找到了中华民族的长处和特点,就在于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制度,加强和改善了国家治理,即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抚今追昔,我们更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党校 吴静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院盈创动力园区E座103/106室
  • 邮编:100085
  • 电话:努兰别克(办公室)13811473530
  • 传真:
  • E-mail:wsbdx@otcmoh.org.cn
  • 纪检举报信箱:jijianshi@otcmoh.org.cn
  • 京ICP备06003032号